从“马拉松热”看发展新动能
根据中国马拉松网公布的赛历,2025年3月23日,全国15个城市同时鸣枪起跑16场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数近28万。这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盛宴,已超越单纯的竞技范畴,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独特窗口。
马拉松正从单一体育活动演变为撬动城市经济的超级IP。人民网研究院六个样本数据显示,单场马拉松赛事直接经济效益达4.6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更高达12.41亿元。这种"赛事经济"的乘数效应,在重庆马拉松的实践中展现得尤为突出,2024年赛事联动国际消费节,带动南岸区商贸、文旅、房地产等行业创收超百亿元,更促成56亿元文旅项目签约,彰显出马拉松“一场赛事激活一座城”的独特魅力。
“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新型消费模式正重塑城市经济格局。相关数据显示,71%的外地跑者会品尝地方美食,64%深入参与赛地旅游。各个地方政府创新推出了“赛事+”融合模式,将赛事流量转化成消费增量。南通马拉松创新推出“参赛即发消费券”模式,将3万跑者转化为文旅消费者;武汉借势樱花季,联赛20余家景区为选手定制优惠,推出“汉马旅游季”地图,形成“参赛+旅游+购物”的复合型消费链。这种“马拉松+”模式正重构城市经济地理,使42.195公里赛道成为流量入口与消费枢纽。
马拉松赛事正从城市“独角戏”演进为区域“协奏曲”。数据显示,成都、武汉等赛事外地跑者占比超70%,高铁3小时圈让跨城跨省出征赛事成为可能,进一步增强赛事的空间辐射力。这种区域协同不仅体现在消费力的共享,更是深入到产业链整合。厦门马拉松20年发展历程中,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安踏、特步、匹克等头部企业汇聚厦门,抢占时尚运动新赛道,践行了“赛事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逻辑。
当28万跑者同时踏上赛道,他们丈量的不仅是42.195公里的距离,更是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随着“赛事+”模式持续深化,马拉松热会持续升温,也会有更多人选择在赛道上“快跑”,在城市里“漫游”,在全民健康与城市繁荣的同频共振中,书写新时代的奋进篇章。(席忠翔)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