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集装箱运量增速,见证铁路货运的“蝶变”之路
2025年前两个月,国家铁路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14.6%,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铁路货运的增速记录,更折射出中国铁路运输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转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铁路货运正以集装箱为支点,撬动物流效率提升、产业升级加速和区域经济协同,走出一条兼具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从“散”到“集”,运输方式的革新。长期以来,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物以散装运输为主,但传统敞车运输存在途损率高、装卸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国铁集团大力推行“散改集”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将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延伸至大宗货物领域。例如,福建龙岩采用敞顶箱运输铁精矿,途损率从1.593%降至0.3%以下;江西首次使用顶开门集装箱运输粮食,装箱效率提升70%,全程几乎实现“零损耗”。这种转变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通过标准化、密闭化的运输方式,为多式联运奠定了基础。
集装箱运输的普及,还带动了物流服务的系统性升级。铁路货运95306平台推出的“一单制”服务,客户只需一次委托即可完成铁水联运全程物流,运输时间缩短6天,成本降低4%。新疆铁路的硫酸物流总包项目、北京至广州的快捷班列“客车化”等创新模式,更让铁路从单纯的承运方转变为“物流管家”,实现了从“运货物”到“管供应链”的跨越。
从“低”到“高”,货品结构的升级。货运数据是经济的晴雨表,铁路集装箱运量增长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的清晰轨迹。过去,铁路运输以煤炭、建材等初级产品为主,如今,动力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新增长点。例如,湖北荆门至广西防城港的锂电池专列实现“一日达”,西安开行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累计突破5000列,2024年出口汽车运输量同比增长8.6%。南昌乐化货场更是见证了从碎玻璃、瓷砖到光伏材料的货种迭代,年吞吐量增长30%。
这种货品结构的升级,既是产业链向高端延伸的结果,也是铁路运输能力适配产业需求的体现。集装箱运输的标准化和安全性,为精密仪器、新能源设备等提供了可靠保障,而铁路的大运量、低排放特性,则契合了“双碳”目标下绿色物流的发展方向。
从“单”到“联”,以改革驱动未来。铁路货运的转型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化改革与技术创新共振的结果。国铁集团即将出台的《铁路货运市场化定价管理办法》,旨在通过灵活定价机制进一步释放运力潜能。与此同时,数字化平台的广泛应用、全程物流服务的拓展,正在重塑铁路货运的商业模式。2024年,国家铁路通过效率提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约600亿元,这一成果为2025年“量质齐升”的目标提供了底气。
14.6%的增速,是铁路货运蝶变的缩影,更是中国经济澎湃活力的注脚。从散货到集装箱,从低端到高端,从单一到联动,铁路货运的每一步转型都在为“大动脉”畅通和“内循环”增效提供支撑。未来,随着“公转铁”持续推进、多式联运网络完善,铁路货运必将以更高效的物流服务,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晏嘉彤)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