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评论】做AI时代的“领航者”而非“依赖者”
从ChatGPT到DeepSeek,从Kimi到豆包……,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AI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已深度融入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政务领域,AI同样也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政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支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基层延伸,一些年轻干部将AI视为“万能钥匙”,把“智能填报”当走访,用“数据分析”代调研,过度依赖AI工具,导致独立思考能力退化,工作创新能力减弱。年轻干部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先锋队”,应当以更加理性和审慎的态度对待AI技术,既要善于利用其优势,又要坚守职责本分,在技术浪潮中保持清醒头脑,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真正成为驾驭技术的主人,成为时代的引领者,而非“依赖者”。
秉持求知之心,解锁AI技能为效率提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流传千古的箴言,深刻揭示了掌握有效工具对于做好事情的重要性。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桩桩件件都考验着年轻干部的能力与智慧,而AI知识无疑是一种帮助年轻干部提升履职能力、应对复杂工作挑战的“神兵利器”。年轻干部要用好这个“法宝”,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积极态度,主动挣脱思维禁锢,全面且深入地探索学习AI在政务智能客服、智能政务预审、智能搜索、公文写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多元应用。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I虽强大,却只是辅助工具,而非万能的“保姆”,切不可陷入过度依赖的泥沼,导致自身学习能力退化。面对AI提供的信息和建议,也不可盲目接受,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审慎判断,将AI作为提升自我的阶梯,而非替代思考的工具,使之真正成为工作提质增效的“得力助手”。
恪尽担当之责,善用AI技术为服务添温。“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工作直面群众“急难愁盼”,关乎民生冷暖。新时代的基层工作需要的是会用无人机但更懂“沾泥土”的干部,是驾驭新平台但更能“察民情”的干部,是掌握新技术但更愿“访民生”的干部。要牢记,田埂上的露珠折射不出数据的光泽,群众的满意度也并非仅靠技术指标就能衡量,AI技术的运用,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提升服务温度为目标。广大年轻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善于将AI技术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聚焦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难点”,把技术切实嵌入民生服务的各个环节,通过智能分析精准定位需求,用数据驱动服务优化,让科技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服务群众的智慧锦囊,避免技术脱离群众,陷入数字形式主义漩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AI技术既赋能服务,又传递温情,成为连接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
践行实干之举,巧用AI成果为发展赋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也是年轻干部锤炼本领、增长才干的“练兵场”,年轻干部应珍惜基层锻炼机会,充分发挥自身执行力和创造力,将AI成果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切实可行的新路径。例如,在基层治理中,借助AI分析安全隐患,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乡村振兴中,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年轻干部生逢其时,正是施展才干、努力奋斗的年纪,需始终秉持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作风,合理、合法、合规应用AI,将AI技术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际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向高效迈进。(王海霞)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