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说】“请到民勤种棵树”系列评②丨读懂“请到民勤种棵树”背后的深意
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有一片绿洲,镶嵌在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之间,这片绿洲,便在民勤县。从草方格压沙技术攻关,到“互联网+全民种树”模式创新;从党员干部带头扎设沙障,到青年志愿者千里驰援……70余年锲而不舍的治理,终将“沙进人退”改写为“绿进沙退”。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从地理版图来审视,若民勤生态屏障失守,两大沙漠在此“握手”,河西走廊将受流沙冲击,进而影响西北生态安全。一方面民勤生态关系全局,“责任重大”,另一方面民勤生态极其脆弱,现状“不容乐观”,多年来,年均降水量113毫米,年均蒸发量超2600毫米,全域总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约占九成。责任与使命,压力与挑战,加之防沙治沙具有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以及不确定性,这些都倒逼民勤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持续打好两大沙漠阻击战。
“请到民勤种棵树”写满治沙决心。“开门治沙”有力传递,民勤在取得治沙阶段性成效后,没有松口气、歇歇脚,而是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公益治沙活动,引导和鼓励国内外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等参与民勤防沙治沙,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沙的良好氛围。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朋友参与到荒漠化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来,通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民勤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坚决打赢荒漠化、沙漠化阻击战,切实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种下一株树苗,培植一方绿土。黄沙与青春碰撞间,一场“指尖公益”正转化为守护生态的坚实行动。连日来,全国各地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响应“请到民勤种棵树”的号召,来到民勤县与当地群众一起在种植梭梭、红柳、花棒等沙生植物,助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今年春季,预计将有1万多名志愿者来到民勤,预计治沙面积达到2000余亩,共同为沙漠披上绿装。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请到民勤种棵树”传递民勤治沙决心,更传递发展决心,通过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沙漠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响“沙海绿洲·风光民勤”文化旅游品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不仅让更多人看到民勤这个小县城的生态现状,也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优质农产品,为民勤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西北并非荒草不生,爱意能繁茂如春。“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启示,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需要依托互联网,巧借互联网的力量,民勤“互联网+志愿者”模式的打开,更好地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工作。(向往)
- 2025-03-15【甘快说·地评线】飞天网评:学用结合,交出满意的作风卷
- 2025-03-03【甘快说·地评线】飞天网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作风保障
- 2025-03-03【甘快说·地评线】飞天网评:不断书写平安中国建设新篇章
- 2025-02-27【甘快说·地评线】飞天网评:基层治理再优化,轻装上阵谋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