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抓好“两个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阔步奔腾

2025-03-07 08:32 来源:中国甘肃网

  在全球竞争格局加速重构、科技浪潮迅猛来袭的当下,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一语道破真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唯有协同共进,方能推动新质生产力昂首阔步、奔腾向前。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技术支撑与变革力量。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乃是构建创新生态的关键之举。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人才,播撒创新思维的种子;科技是核心驱动力,凭借前沿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开拓全新的产业方向;人才则是连接教育与科技的桥梁,是创新活动的直接践行者与推动者。一方面,我们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激励科研人员勇闯科技“无人区”,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研究,力求产出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不能让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要搭建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疏通转化渠道,借助政策引导、金融支持等手段,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关键环节。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是产业创新的主阵地。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应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为传统产业赋予创新活力。以制造业为例,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产品质量的改善,让传统制造业重焕生机。在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上,要以前瞻性眼光,布局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虚拟现实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高校和科研机构专注于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企业则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与服务,达成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从政策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激励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创新融合环境。例如,制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障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创新人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两个创新”融合的核心。企业直面市场,最能感知市场需求变化,也最有动力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抓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抓科技创新,需着眼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坚守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衔接。在这一伟大征程中,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应携手同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强大的创新合力。相信在“两个创新”的有力驱动下,新质生产力必将释放磅礴力量,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球竞争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殷建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