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让科技成果转化驶上“快车道”

2025-02-27 08:4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科技成果转化是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并做出具体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聚力,推出更多创新举措,破除黑科技成果转化的卡点与堵点,激发科技成果的强劲动力。

  在赋权改革中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动力。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就。2024年,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达到2497亿元,占R&D经费比重为6.91%,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由于受制于相关体制机制,导致科研成果一直被“冷藏”。一些地方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将科技成果所有权通过赋权的方式,转让给成果完成团队实行转化,然后再通过协议约定,科研人员按照市场定价享有科技成果转化的部分收益,其余收益归科研团队,由此打开了科研人员的“心结”,推动他们“放心转”“放开转”,让“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加速走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层面赋权试点的示范带动下,28个省(区、市)积极开展相关改革,试点高校院所已达700家。以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为突破口,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实落细,极大消除了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的顾虑,科技成果转化驶上“快车道”。

  在价格评估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无形资产的科技成果的价格很难评估,科技成果转化常常因“定价纠结”而陷入停滞。为此,各地积极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允许科研人员带着科技成果与企业等需求方深化应用研究、产品孵化及产业化合作,探索前沿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国有资产流失”导致的追责问题,自2021年起,上海市、浙江省、陕西省等17个省(区、市)先行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探索。目前已有10个省(区、市)明确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范围。为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层面要加紧研究制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的制度文件,将国家和相关地方的试点经验进行增点扩围,建立更符合市场规律和成果转化特点的机制,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在制度供给中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痛点。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推进不下去。对此,各地各部门要在现有基础上,认真梳理排查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从制度层面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措施。各地要在制度供给上更加注重连续性,注重体系化,助推成果加快转化。一些地方通过开设“转化门诊”,通过“把脉问诊”,帮助转化主体打通堵点卡点。各地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的同时,要及时配套出台相关的制度规定,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的科研人员因成果转化程序复杂,存在畏难情绪,加上转化本身存在不确定性,科研人员和相关管理者因担心被追责而“不敢转”的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让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愿意转”“积极转”。激发创新活力,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痛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张若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