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甘快说】祁连山下是我家系列评⑦|以生态文明重构河西走廊的“生命线”

2025-02-19 10: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祁连山,这条横亘于中国西北的巨龙,不仅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更是张掖人民的“母亲山”。今天,张掖正以一场深刻的生态觉醒,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矿山关停的阵痛到“零碳城市”的探索,从生态修复的硬仗到碳汇交易的创新,张掖的实践不仅为祁连山注入了新生机,更为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生态之变:从“伤痕累累”到“绿意盎然”

  曾经祁连山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植被锐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损,“西部生态屏障”千疮百孔。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贯彻,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生态保护行动在祁连山下迅速展开。

  张掖市立足本地实际,针对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部走廊绿洲区和北部荒漠戈壁区三大基本形态,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稳步推进,对祁连山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疗伤”,拆除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曾经喧闹的矿区重归宁静,为生态自然修复创造了条件。

  为了从源头解决生态问题,张掖市在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下足功夫。黑河是张掖的母亲河,也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关键。通过实施节水工程,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了黑河生态水量,让黑河湿地重新焕发生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生态环境部 2022 年度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成为张掖生态保护成果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祁连山生态环境已实现“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的历史性转变。据统计,黑河湿地保护区新增植物和新增鸟类比 2011 年保护区成立之初增加 14%、50%,调查发现 “鸟中大熊猫”黑鹳627只,成为全国已知最大黑鹳种群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雪豹、白唇鹿等珍稀野生旗舰动物种群数量明显上升。曾经难觅踪迹的雪豹、荒漠猫等野生动物频繁现身,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好见证。

  产业之兴:在绿色基础上绘就发展蓝图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张掖市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掖市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现代农业是张掖的传统优势产业,如今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张掖市大力发展现代寒旱农业,培育壮大现代种业、绿色蔬菜、肉牛产业、优质奶业、戈壁节水生态农业 “5 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在这里不断壮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绿色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新鲜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丰富了百姓的餐桌。张掖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金张掖农优品”品牌逐渐叫响全国。

  在工业领域,张掖市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积极培育绿色工业。以清洁能源产业为例,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张掖大力发展风电、光电产业,打造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能源不仅为张掖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

  生态旅游产业也成为张掖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祁连山的壮美风光、黑河湿地的独特生态、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张掖市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了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峡谷、马蹄寺等一批知名旅游景区,推出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时,注重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体验。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张掖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未来之盼:持续书写生态与发展的传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张掖市的生态与发展之路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生态保护方面,气候变化对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影响仍在持续,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等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应对;在产业发展方面,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张掖市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张掖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保护上,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祁连山生态系统长期监测和研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推进“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项目,巩固和扩大生态保护成果。在产业发展上,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张掖农产品、旅游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祁连山下,黑河水依旧奔腾不息。张掖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生态保护绝非是发展的阻碍,而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深深融入张掖人民血脉中的生存智慧,是他们为未来所书写的一份庄重而神圣的生态宣言。(马岳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