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坚定自信,在年俗文化中奋勇前行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灿烂多元的年俗文化。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年俗文化始终根植人心,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传递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美好生活、和睦和谐的向往。
在年俗变迁中增强文化自信。春节民俗内涵深厚,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春节,俗称“过年”,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岁首祈岁祭祀,其传承演进贯穿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史。“年”的概念源自农耕文化,是古人对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的一种总结,经数千年演化,成为中国传统节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守岁、贴春联、压岁钱、接灶神、贴门神、燃爆竹,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年俗在众多文物上留下了生动的印记,为揭示春节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厚的历史视角。守岁,是除夕夜的重要习俗,寄托着人们对旧年的辞别、对新年的展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绘了春节时燃放爆竹的情景。年夜饭,凝聚着中国家庭的情感与信仰。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剪出各种吉祥图案的剪纸,为节日增添一抹亮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既要赓续年俗文化,也要勇于创新,在守正创新中增强文化自信。
在价值理念中厚植家国情怀。节日是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生动载体。春节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春节是中国人祈求家庭团圆、幸福美满的重要时刻。春节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感情,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春节拜年时,人们彼此祝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春节的意义是团圆,是富足,是强盛。代代相传的中国年,纵时移世易,却千秋同此节。国富民强的期盼,虽相隔万里,亦天涯同此心。家庭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们每个人在欢庆春节的同时,也要把春节祈福的家庭梦融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今年是春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首个春节,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欢度春节,在过年中进一步增强了一种强大的文化认同感。
在与时俱进中释放创新活力。春节在数千年传承演化中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因素、创造新的年俗传统,展现出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蓬勃活力。以压岁钱为例,从早期的铜钱、银钱到后来的硬币、纸币、电子红包,压岁钱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春节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年画为例,从一开始简单地在门上绘制神荼、郁垒等形象,到唐代以秦琼、尉迟恭为原型创作,再到如今门神形象的多元化,年画的演变历程不仅展示了春节装饰文化在题材上的不断拓展,也反映了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同时,春节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包容四海的博大胸怀。它不断吸收多元文化的精华,并持续向外辐射。春节文化不断走向世界,春节作为中华文化符号也被越来越多人了解、欣赏和喜爱。春节承载着中华儿女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文化根脉,传承春节文化、过好我们的节日,将激励国人在辞旧迎新中奋勇前行。(张若麟)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