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数字动力”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各类在线课程平台30余个,上线慕课超9.7万门,注册用户数量达4.83亿,学习人次达13.9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认定4.4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次均居世界第一。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科技深刻变革的共同选择,也是我国开辟教育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还是实现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先手棋。各地各部门要用好数字化技术,持续推动教育数字化,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推动在线教育增点提质。推动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普及、共享,在线教育意义重大。近年来,各地充分发挥以慕课为代表的技术与资源优势,推动“慕课西部行计划”,不仅解决了不少西部高校的燃眉之急,而且提升了教育质量。“慕课西部行计划”实施以来,已为西部高校提供了20.7万门慕课及在线课程服务,东西部高校携手开展了936万门次混合式教学,西部高校教师接受慕课培训达197.8万人次,参与学习人次达5.93亿。目前,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共上线优质在线课程3.1万门,累计参与授课教师7.8万人,超1682万用户访问,用户范围覆盖海内外183个国家和地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各地要持续构建高质量、集成化的资源体系,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打造多样化、沉浸式的教学场景,让“金课堂”永远在线。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数字化带来新机遇。积极推动教育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成为高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许多高校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改革,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刷新学习场景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的典型案例,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夯实人工智能算力基础,推动通用大模型和教育教学领域垂直模型的研发与训练,为人工智能赋能不同学科领域提供深度支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学习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教室环境,而是通过智能平台和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时间与空间上的解放。
推动数字教育开放合作。中国在推动教育数字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以开放的姿态分享中国慕课与在线教育成果。如今,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走出去”。自2020年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成立以来,依托联盟秘书处,中国慕课开设了380门次全球融合式课程,推动23个国家的48所世界著名大学实现了学分互认,推出聚焦全球人类命运重大议题的英文全球公开课,吸引全球学习者超3000万人次。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兴起,高等教育正加速进入智慧教育阶段,智慧教育元年已经到来。我们要与世界各国高校携手,夯实智慧教育根基、丰富智慧教育理念、创新智慧教育模式、构建智慧教育生态,为构建起数智时代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高等教育体系作出新的贡献。(张若麟)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