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热点观察

探寻“食骨奉母”真相,传承孝义美德

2024-11-01 15:37 来源:中国甘肃网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毛堂乡大庙小学,二年级小学生李士博将学校提供的营养餐让给患有智力障碍的母亲,自己却捡食同学的剩骨。此视频一经网络传播,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儿食剩骨,正餐奉母”行,令众网友为之动容。

  一时间,爱心如潮涌来,羽绒服、米油、零食、水果、学习用品和玩具等物资,堆满了李士博家的房间。然而,质疑声也此起彼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的今日,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甚至有人专程前往李士博的家,探寻事件真相,究竟是真实发生还是“剧本”拍摄以博同情?当地乡政府及时回应,表明该家庭情况特殊,但相关政策该享受的都已享受,且一直备受重视。

  人们对个体家庭困境的关心,与社会福祉整体提升并不矛盾,个体家庭的扶助依旧需要持续关注。如今,人们的善意常常被导演摆拍的“社会真相”不断消耗,故而探寻真相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法则。孩子的孝心虽有其背后原因,但其中蕴含的感恩、孝义精神依然值得肯定与鼓励。

  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的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家庭存在亲子关系障碍,学生普遍缺乏感恩之心与感恩之行。网上流传的另一组数据也有效印证了这一观点:71.25%的学生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付出的辛苦,也未曾表达过对父母的祝福与感谢。

  感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对朋友的援手之恩回以诚信,对贵人的知遇之恩馈以义气,对妻子的结发之情施以爱意,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报以孝心,对国家的护佑之恩奉以忠诚。在所有感恩行为中,孝字当居首位。正所谓“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羊羔跪乳、乌鸟之情……千百年来,“孝”字深深镌刻在我们民族的心底,绵延不息。

  16年前,贵州第一孝子刘秀祥背着疯母千里上大学,用稚嫩双肩扛起生活重担与奉养母亲的职责。浙江省磐安县语文教师陈斌强,用一根绑带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绑在身后长达五年,驾驶摩托到30公里以外的学校上班,一边上课一边照顾母亲。第三届孝老爱亲全国道德模范朱清德,悉心照料沉睡 31 年之久的植物人养母,助养母奇迹般康复。若说世界有奇迹,至孝之行便是他们成就奇迹的不二法门。

  在生活优渥的当下,传统美德需与时俱进,找到新的书写载体。当下社会内卷严重,高压力与快节奏成为生活常态。我们不能因繁忙而忽略父母随岁月老去的事实,不能因自己的世界变大而忘却父母日渐佝偻的脊背。常回家看看,常陪他们唠唠嗑,哪怕在视频的一端静静地听他们颠三倒四地诉说家长里短……

  小学生李士博给所有人上了深刻的一课。他的举动恰似一束光,照亮我们被物质与快节奏世界裹挟而麻木许久的心灵。在社会广泛传播、在中小学大力宣传此事,并非赞美苦难,而是歌颂苦难中闪耀的光辉品质。这既是正能量的弘扬,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涤荡。我们从“儿食剩骨,正餐奉母”的事迹中,感悟普通人的孝义之举,领会百善孝为先的基本道理。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让我们把瞬间泛起的感动、一时涌起的情绪放在时间里发酵、沉淀,蓄积成持久滋养生命的养分——爱不等,孝别迟!(高家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