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可以道歉,但不原谅是我们的权利
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郭刚堂之子被拐案进行了二审宣判。面对曾经被自己拐卖的儿童的父亲郭刚堂的质问时,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唐彩霞在法庭上当众道了歉。可是,一句简单的抱歉,又怎能抚平一个家庭失去孩子的伤痛。这样轻描淡写的道歉,更是引起了公众对人贩子罪行的痛恨与对受害家庭的深切同情。(央视新闻)
公众对唐彩霞的道歉感到愤怒,是因为这样的道歉显得苍白无力,根本无法弥补受害者家庭所承受的巨大痛苦。郭刚堂历经24年的艰辛寻子之路,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痛苦与泪水,而让他遭受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试图用一句“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殊不知这样轻浮的道歉不仅无法抚平受害者家庭的创伤,反而会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我们无法原谅这样的罪行,更无法代表每一个受害者家庭说出那句“没关系”。
深入探究其背后,公众之所以对贩子的道歉感到愤怒,本质上是对当前社会贩卖人口这一罪行的强烈谴责。从臭名昭著的“梅姨”,到被杨妞花亲手送上法庭的余华英,这些人贩子的犯罪行为早已超出了个人恩怨的范畴,而是对整个社会秩序与道德底线的严重挑战。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被拐儿童数量约有一万人,这一数字背后所隐藏的,更是对社会安全与正义产生的深切反思。
这些被拐卖的儿童,有的可能被迫从事非法劳动,有的可能遭受身心虐待,甚至有的可能永远无法回到亲生父母的怀抱。这种对人性的践踏和对法律的蔑视,让我们无法对人贩子的道歉感到平静。
明知是错为何执意犯错?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需要深入分析贩卖儿童犯的犯罪动机。即使我国刑法对贩卖儿童犯罪具有严厉的打击和惩罚力度,可“只要有利可图,就不乏有人趋之若鹜”。贩卖儿童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些人贩子往往存在侥幸心理,道德法律观念淡薄,他们通过贩卖儿童迅速积累财富,哪怕面临法律惩罚,这一收益也极具诱惑性。
一句“对不起”并不能铲除拐卖儿童这一社会毒瘤。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继续加大法律惩罚力度,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更要从源头上加强社会治理与监管,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同时,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对被拐儿童的救助与保护,为受害者家庭提供更多的关爱与支持。愿天下无拐!(刘佳瑶)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