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多向发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件大事要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亿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更是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地各部门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在藏粮于地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的根基在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事关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命脉。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挑战,都始终要守牢这根红线,从中央到地方,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耕地资源。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重要保障。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总体进入持续改善、稳中有升阶段,粮食生产条件明显增强,粮食安全基础更加坚实。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上;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达到了4.76,比2014年提高了0.35个等级。各地各部门要始终坚持藏粮于地,把一系列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的政策举措落实落细,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在藏粮于技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效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比2012年提升8.7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无论是从种业发展,还是从农机设备来看,都有了显著提升。各地各部门加快选育特色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4%,农机作业面积超过73亿亩次。各地始终坚持藏粮于技,一个个新品种、一项项新技术落户田野,让粮食安全支撑保障能力更强。
在多元供给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既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要不断增强多元粮食供给,要坚持“多条腿走路”。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我国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以粮为纲”的高度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全面、多元、协调发展”的历史转变,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构建。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更加稳定安全,保障能力向更高层次跃升。肉蛋奶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前列;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元。从“满足量”到“提升质”,“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稳稳当当。建设农业强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张闲语)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