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热点观察

移风易俗“一罚了之”折射懒政思维和治理困境

2024-07-25 09: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浙江温州乐清的陈女士因父病故摆两桌酒席,结果被罚5000元,其父骨灰遭暂扣。乐清市民政局表示,“5000元不是罚款,是丧事简办的保证金,不属于政策,属于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旨在构建乡村精神文明,引导广大村民百姓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继而凝心聚力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协同前行。不得不说,移风易俗“一罚了之”,形成路径依赖和“惯性作风”,无疑暴露出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懒政怠政思维和治理困境。

  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风俗形成并非一日之事,移风易俗切忌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可想而知,动辄挥舞惩罚“大棒”,压制村民树立良好风尚,既容易引发逆反效应,更容易败坏党员干部队伍形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往往得不偿失、适得其反。事实上,类似以“罚”代“育”抓移风易俗现象并非一例,诸如村民蹲地吃饭、不叠被子被罚款等等,如出一辙的懒政作风,念歪移风易俗之真经。一方面脱离农民群众生活生产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造成与群众之间对立,反而失去移风易俗的群众基础。

  风成于上,俗成于下。移风易俗是一篇系统性文章,也需“上行下效”的同题共答。显然,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乡村移风易俗是“关键少数”说了算。抓好移风易俗得发挥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以上率下、层层表率、人人争先的良好工作格局。此外,移风易俗贵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力量,多些循循善诱、引人向上向善,让真善美充盈广袤乡村大地,让正能量奏响在乡村振兴进程上,才能真正感染和指引群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精神文明生态绿色堤坝。

  新时代下,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是强烈呼声。应当看到,“一罚了之”同新时代治理背景、话语体系,特别是同广大群众意愿和期盼格格不入。简而言之,“一罚了之”侧面折射基层治理困境和治理方式乏力。在网络信息时代,诸如网格化、数字乡村等给基层治理赋能增效,运用好现代化和智能化治理手段,更新升级现代治理理念,加强提升服务意识和“公仆情怀”,多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解难题、办实事,以心换心、取信于民,才能让移风易俗凝聚广泛群众基础。

  移风易俗在“易”更在“育”、不在“罚”。多些精准施策、因人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乡村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客观场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赢得群众支持与拥护。此外,抓住“关键少数”示范表率,形成人人比学、争先看齐、引领新风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推动乡村精神文明落地见效,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注入新的精神动能。(段官敬)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