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东西互济行 依依即墨情

2024-05-20 17:37 来源:中国甘肃网

  从即墨回来已经大半年了,每每翻阅即墨好友相赠的即墨画册,倍感熟悉和亲切……

  打开历史的画页,精致的古城,宛如即墨画卷上一枚鲜艳的印章,这个即墨文化的符号,曾经承载多少人的梦想。那高大的城墙、潋滟的水光,以及传承儒家传统文化的文庙,记载功德的牌坊,学宫、考院,县衙、戏楼……还有满是特色小吃的街巷,在万家灯火里弥漫的香,徜徉古城街巷,寻味特色美食,择一处客栈小憩,那是何等悠闲的慢时光;漫步在青石板的街巷,偶遇几位身着汉服飘着紫丁香的姑娘,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人的生活场景。亭台楼阁,水流婉转,蛙鸣池塘,让人们感受到厚重的历史的沉淀,进入烟波浩渺的江南水乡。

  即墨河流纵横,我唯独对墨水河情有独钟。墨水河,这条让人肃然起敬的河,曾经定义了一个古城名字,是即墨历史上著名的护城河和文化生活河,我想,一定是她哺育了几千年的即墨文明,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贤,一定是饱含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文人轶事,使得墨水河文气四溢、星光闪耀,连河的名字都有古老的渊源,那么灵动,那么有文化、有内涵。即墨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一千多年科举考试的历程中,群星璀璨,仅明清两代,就出了文、武进士70多名。他们或以名宦显赫,或以“勋绩”昭著,或以文学闻达,或以忠义流誉,忠肝义胆,文韬武略,保家卫国功满朝野,参劾权贵青史留名。

  作为一名东西部协作第二期到青岛市即墨区北安中学参加跟岗研修的教师,接到通知后,我很兴奋,也很期待。兴奋的是可以零距离感受即墨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身临其境呼吸文明清风,景仰令人崇敬的仁人志士。期待的是我会怎样暂时融进这片令人神往的热土。

  一切顾虑,随着踏上即墨的那一刻起全部消散了。对接工作的北安中学对我关怀备至,无论学习和生活,都安排的妥妥帖帖。一个月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研修学习感到枯燥单调,也没有因为一个人到他乡而感到孤单落寞,相反,迅速地融入即墨,让我每天都陶醉在如画的即墨、如诗的校园。

  山东人的好客是有了名的,其中即墨人最甚。即墨区北安中学的老师们对我非常友好,给我学习和生活上莫大的帮助,工作之余,还经常邀我喝他们最好的茶,拿他们的特产给我分享。就是那些学生们,也给我带来生活的方便,推荐我到哪里玩,课间就经常和我谈他们的功课、他们的老师和他们的理想,说起漳县,他们总是充满了神秘的问这问那,我也和他们分享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青山绿水畔。

  即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单是“即墨”这个名字,就引人遐思。据史料记载:“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即墨之设,其来久远,分析合散,代有不一;亘山联海,不改其常。”“即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名邑,在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建城史已有1400余年。

  砖瓦无声,岁月有痕。即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有着许多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瑰宝,是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奋斗过的人们意图和思想的表达,凝结着一代代即墨人不懈的精神求索。在目光与文物的接触中,我们能感受每一件器物身上隐隐闪烁着的精神生活故事,触摸到一个个温暖的思想世界。漫长岁月里,即墨大地屡遭磨难,但每当处于危难的时候,都有一群顶天立地的脊梁式人物,依靠着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向心力,将文明的薪火传递下去。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力量,即墨文明,至今仍焕发着耀眼的光彩。

  和革命的漳县一样,即墨也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这块热土上,4处红色教育基地,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一批批青少年逐渐走进来,志愿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的小小讲解员,他们通过讲解红色人物、红色史迹、红色物件、红色事件等,引导人们打好精神底色,争做时代新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即墨研修之行,收获颇多,洗礼了思想,获取了知识,收获了友谊,丰富了自己,我正在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家乡播种,精心培育,希望它们在家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李小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