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合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汇聚融合和创新的复杂度越来越高,重大技术突破越来越离不开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难度大、风险高、链条长,离不开产学研合作、全链条协作。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聚焦重点,把握关键,形成重大技术突破的强大合力。
科学选题是前提。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要明确目标方向、找准选题。在选题上不能想当然地确立目标,而是要坚持应用导向和需求牵引,从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着手,注重选题的实际运用,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注重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现实性。在选题机制上,不能自以为是,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与行业部门和用户紧密对接,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渠道选题机制,才能让选题更加接地气,才能激发和汇聚各方面的动力活力。在选题布局上,要加强在国家战略需求和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布局。唯有做到选题科学务实,才能为后续的技术攻关铺平道路。
协同融通是关键。客观而言,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并非易事,涉及各领域各部门,需要打通相关环节,调动和激发方方面面的力量,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显然行不通。各地区各部门要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下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联合攻关模式,唯有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并做到握指成拳,才能攻克难关,取得突破性成果。各地区各部门要通过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有效统筹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科技力量,提升协同攻关效率,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和应用。
评价引导是重点。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突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要更加注重评价引导。尤其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重要的时间节点,科学的评价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会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使命导向,坚持以贡献、成效为核心的评价导向,通过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让科研人员能够坐得住、钻得深,敢于攻坚克难,开展具有颠覆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科学合理的评价引导,既是对科研人员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激励,更有利于推进重大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资源保障是基础。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是一场攻坚战,从科研投入到科研场所,从科研人员到科研设备,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社会,从专项资金到社会资金等,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做好统筹协同,做好全过程的保障支持。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探索建立由中央、地方、企业、社会资本等构成的多元化资助体系,统筹调配人才、投入与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关键时刻,各地区各部门要给予强力的帮助与支持,不能“掉链子”,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一以贯之,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提供坚实的保障。(李萍)
- 2024-04-24【地评线】飞天网评:读懂用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行动指南
- 2024-04-23【地评线】飞天网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重器”自有乾坤大
- 2024-04-23【地评线】飞天网评:书香中国激扬奋进的“无形文字”
- 2024-04-23【地评线】飞天网评:让党纪学习教育接地气冒热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