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坚持向耕地、科技、人才要粮食产能

2024-04-11 09:09 来源:中国甘肃网

  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420公斤左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已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国家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在未来一段时期,现有产需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需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坚持向耕地要粮食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载体,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粮食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向耕地要粮食产能,就是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做好耕地的数量文章,健全耕地监测监管机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做好耕地的质量文章,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逐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级;加强农田水利设施、水网、农田道路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灌排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坚持向科技要粮食产能。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向科技要粮食产能,就是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合成药物、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领域,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努力实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着力提升育种创新能力,按照“巩固提升口粮、主攻玉米大豆、兼顾薯类杂粮”的思路,水稻、小麦重在提升品质、优化结构,玉米重在集成配套、主攻单产,大豆重在多措并举、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杂粮杂豆等品种,根据市场需求优产稳供。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先进农机研发和落地应用,给农业插上科技创新的“金翅膀”。

  坚持向人才要粮食产能。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提升粮食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除了解决好“种什么地”“怎么种地”外,还要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向人才要粮食产能,就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着力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为乡村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努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推动形成人才、科技、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粮食产能提升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锚定粮食产能提升路径,强化粮食生产投入保障,有效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支撑粮食产能提升的集聚效应,不断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向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