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热点观察

“花钱捞人”被骗500万,旁门左道为啥总有人信?

2024-04-09 09:13 来源:中国甘肃网

  李某的父母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安机关拘留。李某希望能够将父母“捞出来”。听说吉某有过硬关系,李某表达了想要“捞人”的诉求。吉某表示要去联络,索要了4万元差旅费。过了几天,吉某回话称只要给300万元,三四天后人就能出来。李某东拼西凑300万元给了吉某。吉某又提出案情复杂,再需要200万元去北京疏通关系。李某再次向朋友借了200万元。就这样被骗了500多万。(《检察日报》)

  帮忙“打点”、疏通“关系”、花钱“捞人”……此类骗子看似背景深厚、神通广大,似乎只要钱到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一旦信以为真,绝对会有百般理由等待你,接二连三索要钱财,主打一个骗你没商量。病急乱投医之下,不仅事情没办成,钱包倒是空了不少。

  “花钱捞人”被骗500万,是咎由自取,丝毫不值得同情。但是,我们也需要反思的是:“花钱捞人”为何总能骗得过信任?吉某的行径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江湖骗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某等人的信任和财富“尽收囊中”,李某成了“花钱捞人”骗局中的又一受害者,数百万元的血汗钱瞬间消失无踪。

  “花钱捞人”的骗局之所以能够如此猖獗,其背后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反映和凸显。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和对关系的渴望是这类骗局的土壤。许多人对关系网的认知和利用仍然占据着重要位置,而“有关系”、“能办事”等词汇往往会直接触及到人们内心最脆弱的地方;信息不对称是这类骗局能够得逞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李某这样绝望之人的眼里,骗子所声称的“过硬关系”几乎是一种唯一的希望,社会信任的缺失也助长了“花钱捞人”骗局的猖獗。当人们对身边的环境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时,他们更容易陷入到这类看似“为自己好”的陷阱之中。

  针对“花钱捞人”骗局,除了加强法律监管和加大对此类骗子的打击力度外,更需要从社会层面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应该在应对这类骗局时,加大对受害者的教育和引导力度,提高其对风险的认知和识别能力。同时,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反思“花钱捞人”骗局,反思“花钱捞人”心理,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要让人们对法律多些敬畏之心。公平而言,并不是所有的“花钱捞人”都是低劣骗局,也不是所有的“花钱捞人”都最终无果。当社会上,确实有人“花钱捞人”成功的时候,也就让“花钱捞人”一再出现了。这需要我们缝补上司法的漏洞,让“花钱消灾”“花钱捞人”没有任何机会,当法律是“钟馗”的时候,当只要触犯了法律“天王老子”也“捞不出来”的时候,“花钱捞人”也就会被丢进历史的垃圾篓了。

  说到底“公平正义”是“花钱捞人”的天敌。(郭元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