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精准把握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继续坚持这一总基调基础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12个字彰显了复杂变局下党中央对时与势的准确把握,是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把握好“稳”和“进”、“立”和“破”两对辩证关系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绘就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施工图,只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就一定能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稳中求进中把握好“稳”与“进”的关键点。稳是大局和基础。唯有让经济发展稳定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才会持续巩固,才会持续有力,充分保障就业民生才会有厚实的基础,才能为“进”创造稳定发展环境。各地区各部门在细化落实具体的政策举措时,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大起大落,而是要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等,一系列部署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保障。进是方向和动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例,在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的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为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重塑新优势。
在以进促稳中把握好“进”与“稳”的侧重点。如何做到以进促稳,关键要找准侧重点。要以畅通经济大循环之“进”,助力发展大局之“稳”。中国市场是个海洋,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内需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富矿,我们要注重挖掘潜在需求。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到加强教育高质量供给、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等,既要挖掘潜在需求,也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要通过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带动相关领域投资。各地各部门要重视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在先立后破中把握好“立”与“破”的逻辑点。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如何做到“立起来”,怎样才能“坚决破”,要把握好“立”与“破”的内在逻辑。对于各地区各部门而言,我们不能因为创新破局,而顾头不顾尾。当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每一项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之前,要提早把该立的机制立起来,先要“挖好沟渠”,才能引入“改革活水”。我们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坚持先立后破,关键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例,唯有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不断打破制度掣肘、疏通断点堵点,才能让经济要素充分涌流,激发出澎湃活力。(张闲语)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