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务实担当,抓牢农田水利建设
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扎实抓好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支撑。
全国秋粮采收接近尾声的情况下,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释放出明确信号,各地要扎实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绷紧粮食安全之弦。
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创造新辉煌,实现量和质“双提升”。到2022年底,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要在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030年规划建成12亿亩的基础上,加快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改造提升超过使用期限的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以此稳定保障1.6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今年要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对于各地区各部门而言,不仅要在数量上完成目标任务,而且还要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部署要求,实事求是确定建设范围和优先序,合理安排年度建设任务,发动村集体和农民参与建设管护,严把监管和验收质量关,确保建一亩成一亩。在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建设力度,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抓实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农田水利建设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秋粮完成采收之后,正是各地抓紧抢修农田水利建设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部分地区水务供排水基础设施、河道沟道等遭受不同程度损毁,行洪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对此,中央财政在今年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来说,这是一个利好。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抓紧抓实重点工作。要加强灌区新建改造,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要统筹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要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流域防汛抗旱工程设施体系,抓紧修复灾毁水利设施。要持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确保老百姓喝上“放心水”。要健全组织发动、资金投入、运行管护、协作联动机制,保障农田水利各项建设任务落实落地。
汇聚农田水利建设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第二批主题教育与推动“三农”工作结合起来,把工作重点放在乡村振兴上,放在农业农村发展上,放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开好农田水利建设,要补足短板,夯实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用力,在年末岁尾这个关键时刻全面盘点落实今年农业农村发展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冬春农业生产,抓好秋粮收购和“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保障好农村基本民生,科学谋划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广大农民群众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来,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齐心协力完成好农田水利各项建设任务,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李萍)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