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文教观察

学生要上好这门急救教育“必修课”

2023-11-15 09:45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实现急救教育试点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试点周期为两年。(《中国新闻网》)

  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1000所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从数量上看,比2021年公布的首批201所,增长了近5倍,而且涵盖的学校类型和范围显著扩大。这无疑表明,第一批试点学校,开展的卓有成效,具备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急救教育经验做法。

  此次第二批试点学校,从完善工作机制、建强师资队伍、开展急救培训、建设培训基地等六方面为着眼点,全力推行这项公共政策,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全面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也能架构起完善的急救教育机制体系。

  近年来,尽管我国急救培训教育工作进展较快,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掌握救护技能的人员比例仍然较低。《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仅1%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发达国家30%-40%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与之相应,我国心肺复苏成功率仅有1%—2%,发达国家可以达到40%甚至50%。现实中,学生若在学校发生意外事件,能得到及时救助成功的事例,尤为鲜见。前几天,浙江湖州市一所小学的老师在课间急救成功一事,就引发了舆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点赞。可见,让急救教育进校园,已变得刻不容缓。

  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技能,从学生开始抓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制度安排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在校学生,有的放矢,分类施策。在学前阶段,引导幼儿了解简单急救常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熟悉基本急救知识,提升生命安全和应急救护意识;高中教育阶段,使学生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师生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与技能。这种分层次、渐进式顶层制度设计,有利于试点学校急救教育稳步开展,扎实推进。

  急救教育进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强大合力。一方面,要让急救教育成为学校的“标配”,成为中小学校以及高校的“必修课”,建立起常态化的教育机制。与此同时,师资力量要配齐、配强。将急救教育纳入教育培训日程,让教师取得应急救护专业资质证书,成为专业过硬的教学骨干。此外,各级财政要倾力支持,拔付专项经费,切实保障急救教育培训顺利开展。

  当然,让学生上好这门急救教育“必修课”,除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外,更大意义在于,让学生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由学生向家庭、向亲戚、向朋友传播,从而让更多公众了解、知悉、掌握急救技能,形成良性扩散效应。(吴睿鸫)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