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让“夜校”成为新潮流
提起上海,你会想到什么?我想浮现在大部分人脑海中的景象应该都是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魔幻之都”,而“夜校”一词,则更像是上世纪的产物,充满了历史的陈旧感。“上海”和“夜校”碰撞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绚丽的火花?近日,上海年轻人“下班去上学”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火爆“出圈”。
上海夜校全称“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办于2016年,主要针对18—55周岁的中青年群体。今年夜校秋季班开课时,一度引来超过65万人在线抢课,火爆程度让网友直呼“抢不到,根本抢不到”。这不禁让人好奇:夜校究竟有着何种魔力,让当代年轻人争相追捧?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于上夜校,最主要的原因是夜校为年轻人提供了精神世界的“桃花源”。面临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内卷”文化的盛行,艺术夜校更能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美好的氛围,年轻人走进夜校学艺,更多的是为了暂离城市的喧嚣,追求一份“宁静以致远”的心境。其次,难能可贵的是夜校课程不仅种类丰富多彩,价格还很“亲民”。在这里,你只需要花上500元就可以上12次课,体会焚香品茗的悠然自得,享受抚琴酌酒的潇洒随意。让人不禁感叹:真是“大千夜校”,无“奇”不有。
我们欣喜于上海夜校这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夜校“出圈”也为其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痛点”,一方面人气的迅速累计造成了“一课难求”的现象;另一方面,许多慕名而来的“夜校游客”,将夜校课程当成了“打卡式体验”,上了一节课就不再来了,造成资源浪费。
想让这件民生实事办好需要“双向奔赴”,只有各方齐心维护,才能让夜校从“一夜爆火”到“持续火爆”。一方面,政府要要搭建更好的平台,让各类主体都能成为艺术课程多样化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使丰富的都市资源能转化为可为市民群众所用的美育资源。同时也要把好“审核关”,防止一些资质低劣的市场主体“一哄而上”,破坏“夜校生态”,要在保证现有课程水准与质量的同时,不断注入新的资源供给。另一方面,年轻人要理性看待夜校学习,不要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跟风式”夜校生。年轻人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奇而复古的夜校对年轻群体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上海夜校的初衷是为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长期坚持艺校学习,才能在这里陶冶情操、放松心灵、觅得良师益友。(黄鹏)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