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民生杂谈

治沙植物遭车辆碾压,游客应知治沙之难

23-10-11 10:3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腾格里沙漠中大片用于治沙的植物被自驾游的越野车碾压,上千棵苗木受损需要人工补种。根据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大片沙地中植被稀少,车痕与轮胎痕清晰可见,多处绿色植物歪倒在车辙中,被埋入沙土。除花棒被碾轧外,现场还留有大量垃圾。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同时也是中国荒漠化,沙土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地区。在西北地区植树种草,防沙治沙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重点关注并不断推进的系统性工程。此次车辆闯入沙生植物栽种区碾压植被,不仅是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对治沙成果与治沙人辛勤付出的损害,令人痛心和愤慨。

  由于沙地环境较为恶劣,沙生植物一经碾压破坏就再难自然恢复,无法长期存活,并且进行人共补种的成本也相当巨大。从现场照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不远处就是宽敞的柏油路,肇事者却偏离原有路面来碾压种植的治沙植被,丝毫不顾这一行为对生态的破坏。要是如此作为只是为了沙地越野,逞一时之快。那么其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整体意识不可谓不淡漠。

  故而,需要对沿线司机,乃至大众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不仅要让人们意识到防沙治沙的重要性,也要培养一种爱护治沙成果,不随意破坏治沙植物的规则意识。要知道,西北治沙,促进环境改善不只是同大自然的斗争,也是与不规范行为的对抗。只有对治沙工程的妨害和破坏行为得到减少,“人进沙退”的脚步才能愈发坚实。

  一直以来,西北治沙林木植被的保护都是网络舆论重点关注的话题。不论是前些年的敦煌阳关林场毁林事件,还是如今腾格里沙漠的植被遭碾压情况,事件的解决都需要通过各类媒体,互联网用户的跟进来凝聚社会层面的监督力量。这种关注也是对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呼唤。只有调动起广大网友的环境保护热情,方能促进此类事件的妥善解决。

  同时,加强治沙工程沿线的巡逻管控,加固护栏,设立更多监控摄像头等措施也十分必要。既要做好前期保障,让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一些翻跃、破坏围栏,踩踏、碾压植被的行为,从而有机会劝返劝阻;也要做好事后追责的准备,不能让车辆肆意碾压植被,破坏治沙劳动成果之后“扬长而去”。另一方面,更要完善治沙植被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措施和条例来制止破坏行为,或在事后对其进行警告或行政处罚。

  我国的荒漠化防治在近年来不断取得显著成效。沙漠化不可怕,但人心的沙漠化,规范意识的淡薄才可怕。游客肆意碾压植物,追求所谓的“越野快感”而不顾他人治沙成果的损失,可谓“非蠢即坏”。沙漠沿线的治沙成本和管理成本不低,唯有游客具备良好的自我规范管理意识,对沙漠化防治中植被的作用有所了解,从心底里重视环境改善治理才是应对此类破坏行为的“治本之策”。对此,社会舆论需要监督,法律法规应当约束,知识空白应该填补,规则意识亟待养成。(梁宇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