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政经评论

【地评线】飞天网评:让丰收图景的色彩更绚丽斑斓

23-10-08 09:1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稻菽千层浪,广袤田畴收割机轰鸣,神州大地处处都是丰收的景象。今年以来,面对各种的压力挑战,中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秋粮进入大面积收获期。农业农村部10月5日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42.2%,全国粮食生产丰收在望。

  丰收图景里的责任底色更实。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实现“十九连丰”的背景下,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始终的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及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全面贯彻落实各种政策举措,层层压力责任,无论是夏粮生产,还是秋粮生产都呈现出了良好形势。夏粮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早稻单产和总产实现双增长。秋粮面积达13.1亿亩,比上年增加700万亩左右,其中,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1300万亩。大豆面积小幅增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为做好秋粮防灾减灾,国家累计下拨37.1亿元,支持东北、华北洪涝和西北干旱重灾区防灾救灾和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工作。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范围,2023年实现1105个产粮大县全覆盖,提升了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正是有了各方面的责任与担当,才为全国粮食生产丰收在望注入了责任动力。

  丰收图景里的科技成色更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更加重视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种业发展,从提升农作物机械化率,到农业科技创新等,为粮食安全生产注入了强大科技动力。今年以来,各地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丘陵山地小农机研发、土地轮作休耕,深入落实藏粮于地。开展大面积提单产行动,设立大豆技术集成创新总中心、产区中心和分中心43个,按区域制定技术方案。选择200个玉米主产县开展高产创建示范。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目前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面向未来,还要持续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原创技术、生态循环技术、拓展食物来源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正是有了强力的科技支撑,为全国粮食生产丰收在望提供了坚实保障。

  丰收图景里的创新亮色更亮。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也要注重科技投入,更要注重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和持续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是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需要探索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从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到推广绿色种植、有机养殖等新型技术,再到发展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实现了农产品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动力。各地着重解决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着力引导农户的种植选择,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遵循“两稳两扩两提”原则,为确保全国粮食生产丰收在望奠定了厚实基础。(蒲都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