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文教观察

焦虑“萝卜刀”多少有点“萝卜心”

23-09-26 17:4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网络果真是一个“放大器”。最近,关于“小学生玩萝卜刀”的话题在网络引发热议。有不少人对小孩子扎堆玩“萝卜刀”感到不适,甚至把孩子间比划“刺、坎、杀”的动作上升到精神层面与价值观念错位,以“教育家”的身份疾呼“要救救孩子”。说实话,一把塑料材质、外形类似萝卜的玩具,本身就是切合孩子童年“私人订制”的童趣,之前包括一些成年人也会在朋友圈“官宣”,自己拥有了一把萝卜刀。无论怎么看,萝卜刀无非就是一种“热卖品”的走俏。

  从“萝卜刀”的整体材质和外形来看,决然嗅不到一丝的“暴力”和偏执味道。否则,那些善于卖萌和装嫩的现代年轻人,也不可能以拥有一把萝卜刀来证明自己的“年少仍在”。换而言之,也正因为萝卜刀被贴上了“小孩子”的标签,才能有“扮嫩”的可能性。一言以蔽之,萝卜刀带来的潜在危害,无非是成年人的价值判断衍生出来的。换个“冻龄”思维,萝卜刀仅仅是一种代表“童趣”的话语表达。

  有个心理学术语叫“达克效应”,主要分析认识偏差现象,奇怪的是这种认识会趋于一致性。当萝卜刀横空出世的时候,许多小孩子和年轻人会以“萝卜刀”为时髦和“年龄”象征。相反,现在不少反对“萝卜刀”的声音,动辄上纲上线到“精神上的暴力”,在心理暗示和反复“警示”的作用下,公众一改对萝卜刀的积极态度,立马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萝卜刀”似乎变成了教坏小朋友的“原罪”。说到底,“萝卜刀”还是那个几块钱的塑料玩具,变得无非是换了个角度去解构。

  我们的孩子真的就容易那么被“萝卜刀”教坏吗?作为80后,孩童时代玩过各类竹剑木刀,亦模仿电视剧大侠形象,与其他玩伴来一次“正邪决斗”。可以猜想,“萝卜刀”之间的拼、刺、杀,无非还是有个勇敢、高大、正直的精神形象在无形指引。所以说,一个积极向上、人人好义的社会,孩子之间的单纯想法必然也是向阳乐观、清澈纯真的,这些都是大环境滋养出来的。与其要消灭“萝卜刀”带来暴力的恐惧,不如反省我们成年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拿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态度,去共建这个社会的美好。

  武术精神本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瑰宝之一。从诗经描绘“执竞武王,无竞维烈”的威风凛冽,到圣人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的孔武有力,又到诗仙李白“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的潇洒不羁等等,无不是展示古贤大圣体魄强健、气宇轩昂、精神抖擞的气质风貌。如今我们也崇尚“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正是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若被一把“萝卜刀”就打回了原形,让孩子做个“温室的乖宝宝”,只能说“萝卜心”太重,并非孩子和社会之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