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政经评论

【地评线】飞天网评: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再加一把力

23-09-26 10: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压紧压实责任,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领广大脱贫群众奔向富裕美好的幸福生活。迈上新征程,各地要持续用力,加大帮扶力度、抓实产业与就业、增强内生动力,让脱贫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对于脱贫摘帽地区而言,由于产业基础薄弱,造血能力不足,面对经济发展复苏的压力,要用好用活各方面的政策支撑。从资金投入,到驻村力量的强化,从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的完善,到对潜在贫困人员信息的摸排,从各类帮助举措的落实,到解决边缘贫困户的实际问题等,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稳固脱贫基础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脱贫摘帽县要主动作为,用好5年过渡期的政策,抢抓机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脱贫攻坚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50亿元,比去年增加100亿元。驻村帮扶继续尽锐出战,20.96万名第一书记、56.3万名驻村工作队员接过脱贫接力棒,巩固成果加油干。总体来看,各地的“防贫坝”更加牢固,全国约65%的监测对象消除了返贫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相应帮扶措施。对短时性陷入贫困状态的监测户,第一时间解决基本生活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增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无论是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从推动乡村振兴来看,实现持续增收都是重中之重。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聚力,促进脱贫成效更可持续。从产业发展,到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从扩大就业,到提供以工代赈岗位,从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到引导农民工外出务工等,各地区各部门要持续拓展广大脱贫人口的增收致富渠道。各地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加大每个脱贫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推动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产业发展,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各地要把积极扩大就业作为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在农村工程项目建设中推行以工代赈,拓展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持续用好脱贫攻坚的“金钥匙”。注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手抓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一手抓乡村振兴,从政策衔接,到措施保障,从人才支撑,到项目带动,各地区各部门要全方位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要持续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为其他脱贫县选派产业顾问组。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开展对口帮扶,实施产业帮扶项目惠及更多脱贫人口。要继续强化支撑保障,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要提升脱贫群众的致富技能,补上脱贫地区的发展短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要完善脱贫地区的发展环境,推动人才、资金等要素向脱贫地区加速汇聚。要不断完善脱贫地区的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吸引更多的企业、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到脱贫地区去创新创业,增强脱贫地区的发展活力,用脱贫攻坚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的“致富门”。(蒲都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