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政经评论

【地评线】飞天网评:展现丰收美景,夯实丰收根基

23-09-26 09:5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要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秋分时节,稻黍金黄,瓜果飘香,沃野田畴尽是丰收景象。应农时、忙农事、享丰年,亿万农民迎来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答卷来之不易,展现丰收美景的同时,还要夯实丰收的根基。

  丰收,来自于防灾减灾。今年极不平凡,今年的丰收比往年更加来之不易。今年以来,我们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才迎来今天丰收在望的喜悦。面对多年不遇的“烂场雨”,各地区各部门围绕着“割、晒、收、保”关键环节,迅速打响抗灾夺丰收大会战,全力保障夏粮适时收获。在抗洪抢险的堤坝上,各地农民自觉加入保卫家园的队伍;随着洪水消退,灾区迅速恢复生产生活,推动补栽抢栽等措施,尽最可能减少农业损失。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区之一,而农业对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极端气象灾害事件趋多趋强,使得农业生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剧,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必须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适应性,让粮食及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

  丰收,来自于科技保障。今年以来,战春旱、抗洪涝、虫口夺粮,闯过一道道关隘,我国夏粮产量达到2923亿斤,居历史第二高位;早稻比去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在田作物长势良好,秋粮丰收有基础。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凸显农业现代化“金扁担”的硬支撑。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保障粮食安全,既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前进道路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机智能装备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推动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实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提高,以农业科技进步厚植丰收根基。

  丰收,来自于农民劳作。丰收的关键在于农民,丰收节的主角是农民。促进农业丰收,更要突出爱农惠农助农。今年的丰收节,将推出一批农民先进典型,举办农业生产技能比武,组织农民风采展示,以活动助学习、促生产、强品牌;将向全社会发出惠农助农倡议,推出一批强农生产、惠农消费、为农服务措施,让农民群众物质上更富裕、精神上更富足;将继续组织金秋消费季活动,引导电商平台、商超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广泛参与,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瞄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在这个洋溢喜悦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为“三农”工作凝心聚力,在希望的田野上铆足干劲、接续奋斗,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穰穰满家的丰收年景,共绘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