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上说事”缘何受群众欢迎?
走进重庆市城口县高楠镇“老杨话楠事”群众说事处,不大的房间内座无虚席,老党员杨常发熟练地泡起一壶热茶,四五个村民围着一张方桌畅所欲言。“老杨,我想在镇上找点活干,你们有没有办法?”“老杨,我家门前的垃圾没人处理怎么办?”
一张小板凳,干群围坐在一起,听民声,问民意,解民需,在群众家门口,不需要华丽庄重的安排布置,就解决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小板凳说事”,以零距离、至简式、多样化的努力,密切着干群关系,实践着基层治理新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板凳虽小,却装着民生“一枝一叶”。小板凳,大民生。这中间,是干部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变群众上门找干部解决问题,为干部主动来到群众中间听民声,问民意,解民需,把上门服务落实到家门口,变被动解决为主动服务。不管是民生之本的群众就业之需,还是群众的垃圾处理之难,抑或是其他大事小情,都在小板凳说事中实现对接,着力解决。在小板凳上说事,排除了刻意安排的“正式性”,增加了唠家常式的灵活互动,在与群众零距离中,以最短时间、最近距离、最低成本,把群众的事情办实了,办好了。这是群众出题、干部答题,最近距离的实践。
板凳虽陋,却与群众民需“零距离”。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杯。金凳子银凳子,不如给老百姓办实事的小凳子。在小板凳上说事,没有豪华、高贵的装备,就是普通的塑料凳子,但是,老百姓坐着自然、舒坦,干部们坐着也很轻松。这需要干部们,卸下机关干部的“架子”,放下高高在上的心态。出机关门,到群众家。参与的人员,不仅有机关干部,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群众出谋划策,为的就是办好上门服务保障。这是服务方式的转变,这是服务为民的实践。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让老百姓难事办得快,好事办得好。
板凳虽简,却穷尽一切为民的方法。一张板凳,虽极为至简,但低姿态服务保障的干部,完善扎实的机制,让至简的小板凳并不简单。从干部到现场办事到手机预约定向派单,从选派精干力量到形成一整套有章可循的服务保障机制,“小板凳说事”,在至简至真中推进着维护和解决群众利益的“供给侧”服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小板凳说事”,再次证明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穷尽一切手段为群众办真事、服好务,就能获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欢迎,就能真正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张立)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