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民之所盼”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部署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如果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那么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民之所盼”。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实现好“民之所盼”。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入推动环境污染防治的基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发改委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支持各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超过1500座,污水管网约30万公里,垃圾焚烧处理厂超过500座,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1.6亿吨/年,增长了4倍,全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约280万吨/年,比疫情前的2019年提高80%以上。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及时妥善处置。
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根本是要解决环境治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但同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城乡、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非孤立的、片面的、单一的水平提升,而是基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目标,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高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突出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全面推进、加快解决,不断充实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加快推动环境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保障,是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注重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推动共建共享、协同处置,推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推进、统一管理,着力构建一体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以城带乡提高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坚持绿色理念,推动智能升级,强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加快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不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环境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发展的筑路基石。各地要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全面摸底评估,加强环境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储备,强化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创新实施模式,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建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向秋)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