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让传统节日绽放文化之美
今天,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它有着感人的爱情传说。这一天我们总会想到、看到、听到优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和河西的牛郎,每年的今天会在鹊桥上相会,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隔着银河互叙衷肠,因此,它成为中华民族世代流传故事之一。
孕育多层文化涵义。诸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古时妇女身着彩衣、穿针乞巧的倩影,犹在灯火阑珊处浮跃,被称为乞巧节。又看当下“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爱情最突出的涵义,正因如此,人们早已在接头巷尾酝酿发生浪漫的味道。
焕发新的生命力。七夕不必墨守成规,庆祝方式多样,人们有着感受和行动,始终占据着中心。不过,让节日焕发新的生命力,重要的是挖掘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每年甘肃西和县农历六月最后一天晚上到七月初七,至今有秦人后裔纪念祖先活动遗留的乞巧风俗,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等仪式活动,以祈求“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婚配如愿、生活幸福美满。如今,女性“乞巧”的愿望不再限于“柴米油盐”。随着时代变化,她们更多的愿望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在陇南,有不少女子深受“巧娘娘”的影响,化身“巧嫂”“巧妹”“巧女”,涌入田间地头、扶贫车间、电商直播间,为旁人树立积极生活的榜样,传递“巧”的内涵。
不同的浪漫色彩。当下,相处异地恋人通过互联网传递着思念,平淡而真挚、温暖而恒久。在同一个城市,等华灯初上漫步桥上,或公园观景、闲聊和谈情说爱,或电影院里观看“中国式浪漫”,或餐厅举杯庆饮……传递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如今,随着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全国各地、各层面都推出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诸如七夕游园、民俗表演等,守正创新,让传统节日绽放文化之美。(李诚)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