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编辑推荐

从“消失的十平米”中见真心练真功

23-08-16 08:4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暑假不放假——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上大、上外等6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百余名大学生分别前往上海16区融媒体中心,踊跃参与暑期“四力”实践活动。(澎湃新闻)

  6所高校百余名大学生深入基层社区当起社工,从“社恐”变成“社牛”,从细微处听取群众的急难愁盼,从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和行动中解决难题、堵点,历练了能力,密切了与群众的感情。类似“消失的十平米”,见证了学生社工们的成长,更推进提升了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在群众中的好感度。

  社区是群众工作的最前沿。群众生活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都少了社区工作者的关注、协调。虽然大多数都是小事,但解决起来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这些都直接涉及到群众的现实利益,正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也正考验着刚出校门即到社区从事社工工作的大学生们的工作能力,也考验着他们以群众之心为心的初心、本源。事实证明,从刚进社区的“菜鸟”到逐渐步入正轨的群众贴心人,他们以实际行为赢得了群众信任。

  以群众之心为心才能赢得信任。“消失的十平米”,是老人的安身立命之处,听取老人的生活点滴和难处,心平气和地与老人拉家长,表明了推进工作的决心,在换位思考中与老人形成了心理契合,老人支持拆除自家的违建。“消失的十平米”,与其说是拆除了一处违建,更不如说是在与群众沟通中搭起了一座连心桥,拆除了“一堵墙”,打开了一条社工与群众沟通的通道。群众心顺了,社区工作就好干了,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就更加稳固。

  深入基层是增长才能最直接通道。入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得蛟龙。正如大学生社工所言,从“社恐”到“社牛”,只有一个社区的距离。深入到社区中去,东家长西家短,在与群众沟通中,有了共同关心的话题,就有了共同的语言,行动也逐渐相向而行。“社恐”就在“我们是一家人”的情感认同中逐渐被溶解。“社工永远是居民最坚实的依托,居民永远是社工最强大的底气”,这样的心得,才能不断密切社区与群众的关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社区群众“一家亲”,为群众办事则会更用心更贴心。

  基层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牢固基石,也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有力支撑。社区工作,正是基层善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相信大学生社工能够在社区工作中与群众融合为一家人,在社区工作中历练才干,办实事、解民忧,密切与群众关系,推进社区治理更契合民意,更切准时代脉搏。(张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