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靠“防溺水志愿者最多一天劝返26人”
“小朋友,快上来,水深危险,记住以后绝对不能野泳,会有生命危险。”8月6日下午3时许,在宁波市余姚市临山镇汝东村九龙山水库,3个十五六岁的男生正在水里嬉戏打闹,被前来巡逻的防溺水志愿者马国军发现并制止。今年57岁的马国军是余姚市临山镇湖堤村人,30年里5次跳入河中救起过6人,先后被评为“余姚好人”“宁波好人”“浙江好人”“中国好人”。
今年是马国军第二年被当地派出所聘为“防溺水志愿者”了。从7月4日放暑假第一天起,每天下午他必定会去河边巡逻。此外,他还拍了一段“水上漂”的视频,通过自己的示范,告诉大家万一落水该如何自救。
作为“防溺水志愿者”,这位“中国好人”的担当是值得我们点赞和学习的。可是也需要关注一个细节:为了劝说“拿生命当儿戏”的孩子们,“防溺水志愿者”冒着高温天气,他需要在骑上电瓶车穿梭在三个村的河岸水边进行巡逻,就连雨天、台风天也从未间断过。一个行程有20多公里,需要近3个小时。而更值得关注的一个数据是最多一天共劝返戏水者26名,这些都是小孩子。
很显然的是,“一天劝返了26个孩子”,既是“防溺水志愿者”的功绩,也是一种巨大的安全隐患。“防溺水志愿者”是需要流动巡逻的,假如流动期间的空档期,有孩子下水游泳了怎么办?假如,有的孩子就是不听劝说,“防溺水志愿者”有没有执法权?
防溺水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农村是溺水事故最多发的地方。每年暑假期间都会有孩子因为到河里戏水玩耍、野泳游玩而溺水。幸运者会被救起来,躲过一场灾难,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幸运儿,因此丢了生命的大有人在。今年暑假期间各地防溺水工作做得十分仔细周到,可是依然传出了几起悲剧。因此说,暑期防溺水,不能只靠“防溺水志愿者”苦口婆心的劝说,“防溺水志愿者”该做的得做,而其他事情也不能缺位。
“防溺水志愿者”最多一天劝返26人,而这个时候孩子的爸爸妈妈去哪了?显然,这也是一种责任的缺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教育孩子不要野泳,还是管住孩子“野泳的腿脚”,家长都责无旁贷。不管有多忙,不管有多少借口,都不足以成为光明正大的借口。必须时,还需要处罚“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还需要深度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从心灵深处知道远离此类危险,无疑安全教育必须“在岗在位”!
多少“防溺水志愿者”才能跑赢“拿生命当儿戏”的隐患?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