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争做“行动派”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农村部近期组织实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明确提出目标任务,作出详实安排部署,强化政策实效,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既是立足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应急之举,也是着眼未来端牢中国饭碗的一项中长期规划。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大事要事。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世界粮食供应出现巨大波动,加之受气候与战争等因素影响,世界粮食安全受到巨大挑战,我国经受住了考验,端稳了自己的饭碗。在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的背景下,要居安思危、前瞻谋划。从这个角度而言,“两个行动”的组织实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两个行动”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从农垦系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到面向地方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从地方粮食增产,到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等,要制定具体的方案举措,确保在3—5年时间之内,达到预定的目标任务,打造一批农垦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建立一批社会化服务标准,培育一批服务品牌,壮大一批集体经济组织。
“两个行动”要做什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谱。具体而言,实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在于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从着力打造高产样板区,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到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到开展“一大一小”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推广应用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从推进智慧农场建设,到强化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等,要聚焦重点、突出关键。实施“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重点在于建立完善相关机制。要建立农垦社会化服务集群,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多种形式,构建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社会化服务管理机制。要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健全垦地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农垦社会化服务团体标准、全国农垦星级社会化服务主体目录和管理机制,通过结对子合作、联合共建等方式,创新垦地合作机制。
“两个行动”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我们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在政策配套与组织协调方面加码加力。从资金支持力度,到落实项目用地政策,从金融保障,到农业保险等,该给的政策,要给到位,该落实的惠农举措,要落实到位,要利用政策杠杆,推动“两个行动”全面实施,高效落实。要注重统筹联动,整体推进,找准“两个行动”实施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强化统筹施策。以垦地为例,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打通地方政府与农垦企业的沟通渠道,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构建“政府统筹协调、职能部门组织指导、农垦与地方联合实施、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勇于创新探索,着力推进党建引领模式、农服公司模式、村企合作模式、联合体模式、龙头企业带头模式等5种典型模式,重点推广土地经营权流转、全程托管服务、单环节托管服务、产前产后综合服务、信息对接服务、金融保险担保服务等6种服务形式,把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引向深入。(张继)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