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绘就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图景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要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还有近5亿人常住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全面的。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明确方向、把准重点、激活动力,让乡村生活变得更美好。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要“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并作为二0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写入了党的正式文件,明确提出“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既是我国乡村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为新时代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推进农村现代化并非是单一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并非只是注重乡村风貌建设,而是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稳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的同时,着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要推进农村现代化,也要推进农业现代化,不能彼此割裂,不能顾此失彼,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要注重乡村建设的由表及里和形神兼备。既要有光鲜的“面子”,也要有厚实的“里子”,既要“塑形”,要“铸魂”,要实现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进步、全面提升。
推进农村现代化,说到底是要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
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着手,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农村道路畅通、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到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要持续深入开展好乡村建设行动,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如何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如何更好地整合农业农村的各种资源要素,既要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也要提升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无论是在乡村振兴中,还是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始终着力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张闲语)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