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中的“慢火车”,慢出时代温度
1月10日,在贵州宝老山火车站,村民拎着采购的年货走在站台上。5640/39次列车是一趟穿行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逢站必停的“慢火车”。列车线路始达的两端,一端是贵州省会贵阳,一端是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途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多个乡镇,337公里的里程串联起沿途100多个少数民族村寨。“四纵四横”高铁网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加密成型,“复兴号”列车时速350公里,北京到广州半天可达……
在当今这个快时代,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截至2022年4月,我国仍保留了81对公益性“慢火车”,覆盖20余个省区市。
穿越天山山脉、行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玉龙号”列车,全程1960公里,共66个停靠站点;往返于湖北麻城和江西九江的6025/6026次公益“慢火车”,已在这条线路上运行了二十多年,而最低1元的区间票价从未改变;贵州贵阳至云南昭通之间有一趟逢站必停的5648/5647次绿皮火车,平均时速只有40多公里,沿途经停18个乡村小站,被沿线村民亲切地称为“致富快车”……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公益性“慢火车”已不单是交通工具,更包含着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浓浓温情。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慢火车”将闭塞的土地与外界联通。赶集求医、探亲上学、外出务工……一趟趟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慢火车”,让这些成为现实。
其实,“慢火车”的设计时速并不慢,但为了方便沿途居民,大站小站列车都会停靠。“慢火车”多经偏远贫困地区,票价几十年不变,普遍运营亏损。这背后,是国家倾力支持,不算“经济小账”,而算民生“大账”。靠着“慢火车”,乡亲们把土特产品运出去售卖,便宜的车票让他们节省了不少开支。甚至很多“慢火车”的车厢就是流动市场,为当地农户搭建了销售平台。不少“慢火车”已经在铁轨上来回往复了几十载春秋,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来去间,时光悄然流过。低矮的民房、光秃秃的山地变成了现代化村庄,年轻人走出大山时衣衫老旧,回来时已成时髦青年……“慢火车”见证着沿线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节将至,“慢火车”在祖国大地上翻山越岭、穿街过镇,在年味里驶过大站小站,搭载着人们奔向美好生活。
- 2023-01-20回家团圆路,我们铁路人来守护!
- 2023-01-19春运不打烊,护航平安回家路
- 2023-01-19逐梦新征程 奋斗正当时
- 2023-01-19铁路“守桥人” 让“流动的中国”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