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让科技活水涌动在希望的田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丰收的背景下,各地区各部门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在农业科技普及、农业科技改革、科技惠农方面发劲使力,让科技活水涌流在希望的田野。
在产业发展中突出农业科技支撑。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粮食接连丰收的背后,是一以贯之的科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确保了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创新和突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4%提升到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种源自给率超过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从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到成立产业发展中心,从农业科技的普及,到创新耕作技术,从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到土地暗膜覆盖增产技术,从设施农业,到智慧农业,从立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科技服务,到开展农业集群式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协同部署,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创新,持续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只要我们找准产业方向,夯实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就能为农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在探索创新中突出农业科技改革。无论是推动乡村振兴,还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注重农业科技支撑,也要激荡农业科技的源头活水。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原有的体制机制早已不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在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上,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上,在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需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来破题破局。从探索“龙头企业+基地+科研院所(校)+职业菜农”的发展机制,到建立“科技小院”,从建立综合性的科研示范基地,到出台各种政策激励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乡村振兴第一线等。通过农业科技改革,让更多农业科技人员通过传帮带,通过科技创新,“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让农业发展都能享受到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通过持续深入的改革创新,着重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才能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贴心服务中突出农业科技兴农。强农惠农是科技兴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注重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到推动农业科技改革,说到底是要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更便捷的农业科技服务,尝到农业科技创新带来的甜头。通过“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等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请过来与送过去”等多种方式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通过不断传播新技术、普及新成果、培育新农民,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不断的人才动力。通过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广大农民的劳动,推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蒲都文)
- 2023-01-13【地评线】飞天网评:新程再启,以昂扬之姿奋进新征途
- 2023-01-13【地评线】飞天网评:激荡网信事业发展的澎湃力量
- 2023-01-12【地评线】飞天网评:把“严”的要求落到细节与实处
- 2023-01-12【地评线】飞天网评:为中国经济发展投下“信心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