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编辑推荐

农村青年“回流”折射乡村产业升级

22-10-18 08:5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种植大棚蔬菜有20多年历史,过去只有60多个“小土棚”,干活的多是50后、60后。2019年,“90后小夫妻”任召坤、崔广丹夫妇俩回村一个种辣椒,一个卖辣椒,成为地地道道的辣椒专业户,年入50万余元。崔广丹更是成为市场里小有名气的“辣椒经纪人”,每天批发辣椒至少3万斤,“这个只要你肯努力,干这个一天比(打工)干一个月还挣钱。”如今,耿店村的大棚从60多个发展到700多个,翻了十几倍,在外打工的110多名年轻人全部返乡创业。(闪电新闻)

  一个村的百余名年轻人全部回乡创业,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这说明,起码在这个名叫耿店的村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乡村产业规模,并且具有相当的赢利能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才能足够吸纳上百人回村就业、创业。正如报道中的这对“90后小夫妻”任召坤、崔广丹夫妇所言,他们现在种辣椒、卖辣椒,坚信只要肯努力,在家干一天比在外打工干一个月还挣钱,这样一来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在外颠沛流离打工讨生活呀!

  这真是一颗小辣椒、养活一个村,一颗小辣椒、盘活大产业。该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700多个蔬菜大棚和红红火火的辣椒交易市场,还有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返乡,就是最好的证据。如果从个案来看,这当然是属于耿店村的成功,也是属于耿店村民的“小幸运”,当然也离不开像任召坤、崔广丹夫妇这样的“领头雁”的带动。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视野下审视这种“耿店现象”“耿店模式”,从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外出务工,到争相回乡创业这种罕见“回流”现象,不仅具有非常鲜明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加深刻的启示。

  过去,人们纷纷出走农村,走向远方的城市,去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劳动收入。这固然是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农耕生活的一种巨大转变,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无奈。这种自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持续数十年的农民进城“打工潮”,反映出的是农村产业基础的薄弱和经济的落后。而今,耿店人的这种大举“回流”,当然不是倒退,相反恰恰是一种进步,它折射出的是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照见的是农村创业的广阔天地和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

  显而易见,促使那些年轻人“弃城回村”的,不是乡愁、不是所谓的什么情怀,而是乡村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在家干一天胜过在外干一月,孰高孰下,这笔账相信谁都会算。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深入推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也会有更多的耿店这样的“明星村”脱颖而出。

  由此可见,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只要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与正确的发展路径,尤其是搭上如今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经济快车,其实农村产业经济一样能做大做强。肥沃的黑土红土黄土,一样可以成为创业致富的乐土。“耿店现象”看似偶然,实为乡村振兴的必然结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