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政经评论

【地评线】飞天网评:激荡保护活水 催开农业文化之花

22-07-19 15:1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7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习近平主席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责任与路径,展示出一种大国的使命担当,为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耕文明国家。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全球性的压力与挑战,如何更好保护利用与传承好农业文化遗产,这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把保护与挖掘利用结合起来,激荡“实践活水”。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从源远流长中华农耕文明,到古印度农耕文明,从古巴比伦农耕文明,到古埃及农耕文明等,这些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成为了这些国家和人民的精神源头,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唯有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利用结合起来,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文化遗产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才能为保护工作注入持续的动力活力。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各国不仅要保护本国的农业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同时也要强化国家层面的文化交流互鉴,持续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交流。召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合作,各国要结合实际,通过各种科技手段,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把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激荡“文化活水”。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保护的目的既在于赓续和沿承灿烂的农业文化,也在于推动乡村和农业更好地发展。中国既是一个世界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如何把这些点缀在中华大地上的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如何发挥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作用,中国不仅在脱贫攻坚中注重发挥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引领作用,而且还将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助推作用。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中国在农业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方面探索的路径与经验,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把保护与人类命运结合起来,激荡“发展活水”。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既是世界各国的一种责任使命,也是推动全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与抓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唯有登高望远,从全球视野去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去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才能激发出保护活力。据联合国最新报告,全球饥饿人口增至8.28亿。尤其是受新冠肺炎影响,联合国2030年议程仍存在多方面困难,许多领域进展面临停滞或倒退,如期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前景不容乐观。各国在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要切实把保护工作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结合起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好处与实惠。(张继)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