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政经评论

传承“西迁精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22-05-13 16:4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他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看望了14位西迁老教授,与青年学生亲切交谈,对“西迁精神”给予高度赞扬。他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真正是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中国青年报)

  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西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胸怀大局的爱国情怀、矢志奋斗的拼搏作风、无私奉献的赤胆忠心。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用爱国引领理想,用奋斗推动发展,用奉献书写人生,让西迁精神闪耀“时代光辉”,凝聚奋进力量。

  用爱国情怀引领理想。满腔赤忱的爱国情怀“西迁精神”的核心。西迁的队伍中,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很多红人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价值不菲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他们用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今天我们发扬“西迁精神”,就是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之后,把个人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国家发展建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致力乡村振兴奉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用艰苦奋斗推动发展。“西迁”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交通大学在迁校之初,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极为困难,初到西安,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工作和生活条件等都极其困难:周边是荒芜的麦地,教室是透风的草棚,甚至连日常用电都不能保障……面对困难与挑战,“西迁”人没有退缩,他们用汗水浇灌收获,用实干笃定前行,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谱写了一曲炙热赤诚、荡气回肠的奋斗史诗。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当前又处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齐头并进的关键时刻。面对使命艰巨的现实,必须进一步弘扬“西迁精神”,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不懈奋斗。要在挫折面前“撑得住”,在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魄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新时代的奋斗旋律更加高亢。

  用无私奉献书写人生。“西迁精神”饱含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西迁”师生中有德艺双馨的教授,也有斗志昂扬、青春飞扬的青年学子,还有许多辛勤工作、默默无闻的后勤工作者,他们不谋一己之得失,而忧事业之兴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付出、任劳任怨,把最美的青春、最好的年华留在了西部地区,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成就了有价值的人生,谱写着一曲曲无私奉献时代赞歌。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在工作中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用无私和忘我,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要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国家、人民的利益,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不留恋安逸生活,主动扛起责任,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去,到乡村振兴一线去,时刻不忘奋斗目标是“为人民谋幸福”,对事业要充满激情和热爱,在各种困难面前不气馁、不言败、不退缩。要始终保持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用奉献书写精彩人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起航新征程,西迁精神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激励我们沿着前辈的奋斗足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勇担使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人生光彩。(作者:涂小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