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厚植“三风”,让广袤乡村生机勃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乡风、家风和民风建设,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培育文明乡风。如果一个乡村经济发展起来了,而乡风文明没有跟上,这样的乡村振兴就不是真正的振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成功,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总体看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乡风文明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一些地方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从“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到缺乏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从农民主体责任感不强,到各种攀比、奢侈之风盛行,从农村封建迷信、赌博之风,到子女不尽赡养义务、不孝顺老人等不良社会风气屡见不鲜,这些都是与文明乡风格格不入的。各地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推进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在广袤的农村,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将移风易俗工作与道德讲堂相结合,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典型事迹,用身边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形成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的浓厚氛围。要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去改变和创造新的生活,要教育引领广大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依靠共同奋斗,去实现共同富裕。
培育良好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一头连着家庭,一头连着社会。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有效开展乡村家风建设,有助于提高乡村居民的个人素养,促进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促进家庭文明与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与深厚的发展潜力。我们要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从小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通过多种形式来推进家风教育。从村规民约,到家规家训,从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到乡贤引导规范,从身边的道德模范,到各类“最美”系列评比活动等,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引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家风成为一堂公开课,让广袤的农村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充满希望。
培养淳朴民风。“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民风指的是民间教化和习俗,即社会风气。有些民风具有极强的教育教化作用,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如提倡道德自觉、理性、友爱等,值得我们继承发扬。有的民风则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文明的进步,必须要及时引导和修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厚植淳朴民风,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道德意识,培育勤勉、诚朴的生活态度,为建立优良民风厚植底蕴。(张继)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