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压实责任,让中国的“米袋子”更殷实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立春之后的中国大地,万物复苏、生机渐显。人勤春来早。立春之后,预示着春耕大生产开始了,人们要从春节休闲中,收收心,回到正常工作状态。农安天下。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三农”工作,压实责任,聚焦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为确保经济稳中有进奠定坚实的“三农”基础。
压实建设责任,扩大高标准农田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对我们国家的粮生产意义重大,高标准农田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耕地的效益,牢牢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从这个意义而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硬任务,必须要抓紧抓实抓到位。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1年全国建成10551万亩高标准农田。显然,要实现今年12亿亩的目标,还需要各地持续压实责任,加码加力,不断扩大高标准农田规模。各地要从资金投入、人力保障与政策支撑等各方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断提升农田的抗灾减灾能力、灌溉能力以及机械化作业条件。
压实管护责任,发挥优质田综合效益。农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三分建、七分管。建成一亩,就要见效一亩,才能让农田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各地既要提速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要压实管护责任,让高标准农田成为优质田、成为良田。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化肥施用量还能减少13.8%。各地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护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注重引领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要落实管护责任,各地要成立专门的管护队伍,将农田设施的管护责任明确到人,出台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竣工验收、运行管护等办法。在优质农田管护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和整改措施,做到未雨绸缪。比如,一些地方建设了沟渠护砌,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但随着时间推移,护砌可能受损,各地要加大巡视排查力度,及时修补。总之,各地要把优质田管护责任落到实处。
压实保护责任,确保生产更多优质粮。我们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强化优质田管护的同时,也要始终守住耕地保护的底线红线,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不能因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八连丰”就放松了警惕,就产生了懈怠心理。相反,越是在粮食实现接连丰收的情况下,越是要居安思危,越是要压实“米袋子”责任。“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去年开始,“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第一次在行政法规中得以明确规定,进一步强化了粮食安全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的土地根基,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坚实支撑。(李萍)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