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两个务必” 以初心照亮新时代“赶考路”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是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指出“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告诫“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强调“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人民日报10月22日)
青山环绕、碧水如镜。西柏坡,太行山东麓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小山村,美丽而静谧。70余年前,正是在这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彪炳史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中,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为新时代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两个务必”警示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优良作风;“赶考之问”,让共产党人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为了防止革命胜利后党内可能出现的麻痹、松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议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简简单单的“六条规定”,虽然朴实无华,却表明了党在取得全国政权之际狠抓作风建设的清醒意识和坚决态度。
从西柏坡时期的“六条规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的“八项规定”,重视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实践有力证明:执政党有什么样的作风,一个社会就呈现什么样的风气。
新时代履行新使命,在新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态度,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陈一平)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