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老黄牛”与“千里马”的慢快之道
近日,《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人才工作纪实》在全网发布,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国人才最广阔的竞技舞台在乡村,“乡村有“诗”,更有“远方”,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如何突破乡村青年人才短缺的“瓶颈”,让老一代人才,传帮带好新一代人才,激活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基层“千里马”“快”,“快”中仍有慢。
老方今年58岁,还有两年就退休,面对单位前不久刚来的几个年轻人,他显得有些“失落”,因为自己干活没他们快,遇到报表或者写公文,他总是在电脑上胡乱点一通,格式是乱的,没法交差,只有求助他们。
然而,求助之后,老方同样“失落”,因为格式虽然不乱了,文字表达也顺畅了,但是内容也“变味儿”了。原来,根据老方多年的田坎工作经验,修改后的内容显然不符合当前工作实际,有造假嫌疑,一旦上报,很可能会给领导和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老方左思右想,斟字酌句,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他反复请示汇报,浪费不少时间。
老方感叹,古人常把能者誉为“千里马”,按说“千里马”善于奔跑,为什么突然跑不动了呢?
基层“老黄牛”“慢”,“慢”中却有快。
“多面手”小唐,是单位新来的大学生,因为乡镇机关老同志多,而老同志因为身体、精力不济等原因,不愿承担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因此他经常在各个站所室“跑龙套”。时间久了,他有点“扛不住”了,便私下吐槽道:“老同志工作效率低,我的任务好重。”
基层“千里马”少,本土人才长得又“老”,干活又“慢”,这是让不少基层管理者“犯难”的“尴尬”处境。
三个月后,小唐却高兴地跟同事讲:“老方虽然工作效率不高,但是脑筋转得很快哎,佩服!”
原来,在本地勤恳工作了35年的老方,帮小唐纠正了很多不适用于农村工作实际的指标和应急处理方式,这让小方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无形中,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可见,基层“老黄牛”的“慢”中,蕴藏着真正的快。
由此可见,基层的“千里马”之所以又“能”又“累”,实则是因为缺乏基层业务经验和处事哲学所致。“千里马”虽然比“老黄牛”更善于奔跑,但却缺少“老黄牛”常年扎根泥土的“踏实“,片面求快,而不求稳,容易行差踏错,反而让“快”变慢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面对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务,不仅要“快”速处理,更要“稳”步处理,才能真正将工作实效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基层管理者,作为“伯乐”,要积极利用“老黄牛”的优势,让“老黄牛”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发挥对组织建设建言献策、培养教化“千里马”的关键作用。而作为“千里马”,也要摒弃身上的“傲气”和“浮躁”,虚心向“老黄牛”请教学习,努力汲取工作经验和处事哲学,激活乡村人才振兴“那池春水”! (秦钰)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