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万众一心走好新征程中的“长征第一渡”
1934年10月,在于都河北岸集结着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8.6万余人。此时的外围,敌军重兵正围追堵截,步步紧逼。当地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几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都用来搭设了浮桥。通过8个主要渡口、5座浮桥,红军渡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征途。于都河,从此有了“长征第一渡”的不朽名号。
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莫过于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第一渡”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创造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定执着顽强进取的伟大史诗,成为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重要闪光点。据史料记载,短短的几天里,于都人民汇集起800余条大小船只,动用了成千上万块木料做成浮桥,帮助8.6万名红军战士顺利过河。这是坚定理想、恪守信仰的胜利,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胜利,是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胜利,为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古今中外,任何政治力量、任何政权产生、存在、发展的依据,胜败兴衰的症结,都集中于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长征第一渡” 直观地反映长征的历史,印证了一个牢不可破的真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黄河在奔涌,长江在述说。从当年的“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到顶着炮火硝烟也要推着独轮车,带着煎饼大葱支援前线,再到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用一砖一瓦日积月累艰苦构建共和国的坚实大厦,无论多苦多难,人民群众始终坚定地跟党走,原因就在于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初心使命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仍然如此。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基点就在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尽管于都河畔支援红军捆绑浮桥的呐喊声,欢送好儿郎当红军的铿锵锣鼓声,运输队支前的匆匆脚步声早已远去,但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光荣传统没有“远去”,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的坚定信念没有“远去”。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心心相印”的为民情怀、“同甘共苦”的勤廉作风、“团结奋斗”的斗争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必选题”、“必答题”,就能汇聚新时代新征程最为旺盛、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万众一心走好新征程中的“长征第一渡”, 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严格检验。(林伟)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