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付现被拒背后不止数字鸿沟
近日,网上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宜昌市一名老人独自冒雨前往柜台交医保,被工作人员告知,“不收现金,要么让亲戚代缴,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老人不知所措。事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
三十年前,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就提出了数字鸿沟概念。尽管至今,数字鸿沟仍是一个小众化的生涩词汇,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给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它所阐释的问题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老人无健康码乘车受阻、拨打政务热线跟机器人说了半天解决不了问题、农村学生因无网络参加不了在线学习、年逾九旬的老人被抬进银行进行人脸识别……这一系列事件,放在老人用现金支付医保被拒一起,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实则反映出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平衡状态,以及衍生出新的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化问题。
再先进的技术也是为人服务的。现实中,服务对象的共性需求以及群体运用技术能力的中位数,是信息技术开发和普及的最大驱动力。但再先进的技术在人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认知和需求上,都会显露出呆板的一面。此时,传统的服务手段若被新技术完全取代,一部分人无法享受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不说,反而会因不知所措而困扰。
事实就是,相对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年轻人群体,老人、小孩、残障人士、贫困人口等“信息穷人”,更容易在不经意间滑到数字鸿沟的不幸一方,他们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各种社会活动中,容易被忽视被边缘化,甚至被排除在服务范围之外。就在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实际上就是解决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避免数字技术在服务人民过程中让一部分“信息穷人”的获得感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党和政府的服务对象是全体人民,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类似老人付现被拒表面上一个数字鸿沟所引发的小问题,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是一些单位和干部作风不纯。他们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机械地引进现代技术后,又贸然停止了“人工服务”;将自身本应该提供的无差别服务,一部分转嫁给群众,逼迫群众自己学会与机器打交道。
技术是为人设计,而不是给人添麻烦。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发展红利,不让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处境因服务水平跟不上而更加逼仄,是所有单位和干部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公共服务的成色和温度才不会降低。相反,如果潜意识中带着一种高高在上、以我为主的惯性思维,看不到原有“人工服务”的呆板之处,看不到群众需求的人性化多元化,让群众不知所措的地方,将不止于数字鸿沟。(邓子庆)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