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杂文随笔

健康素养“小目标”靠什么实现

16-12-23 08:5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近日,国家卫计委联合九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都在“及格线”以下。 (12月22日中国新闻网)

  大幅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不仅可以让居民活得久、活得好,而且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开支,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大有好处。到2020年将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相比,这的确只能算是个“小目标”。然而,2015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为10.25%,5年内跃升两倍左右,这个难度也不小。

  阻碍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的一大因素,是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我国有许多有效的民间疗法,但部分却与现代医学理论相违背,不少人只信“土法”,不信“洋招”,“捂月子”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一个原因是,正统科普往往不敌伪科普。正统科普注重讲道理,须经过严谨的论证,因此会显得枯燥。但伪科普不同,它们不重科学性,反而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可以天马行空地“瞎忽悠”,因此更具趣味性。

  可见,实现健康素养“小目标”,需通过更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来对冲这些不良影响。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为学校配备健康辅导员等,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基础性举措。

  健康知识与基础性知识的相通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譬如,人体的酸碱平衡理论与化学的酸碱知识如出一辙,应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识破广泛存在的人体酸碱方面的谣言。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课程,病理、药理等知识,无非是多门基础性学科理论的综合,而绝大多数医学谣言或伪科普,又与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关系密切。假如在讲授这些课程时,老师能够结合人体与健康知识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思考,则教育效果要远甚于传统健康教育课程。不妨将健康知识融入到基础教学计划和考试内容中,化解应试教育给健康教育带来的冲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